汉字 | 桓 |
释义 | 桓11767![]()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胡官切,音丸。 《說文》:郵亭表也。 【徐曰】表雙立爲桓。漢法,亭表四角建大木,貫以方板,名曰桓表。縣所治,兩邊各一。 《前漢・尹賞傳》:葬寺門桓東。 義 又,斲木如石𥓓四植,謂之桓,以下棺也。 《禮・檀弓》:三家視桓楹。 義 又,《周禮・春官》:公執桓圭。 義 又,桓桓,武貌。 《書・牧誓》:尚桓桓。 《詩・魯頌》:桓桓于征。 義 又,盤桓,難進貌。 《易・屯卦》:盤桓利居,貞。 義 又,水名。 《書・禹貢》:西傾因桓是來。 義 又,《諡法》:辟土服遠,克敬勤民,皆曰桓。 義 又,《方言》:桓,憂也。 義 又,木名。郭璞云:葉似柳,子似楝。 《玉篇》:皮黃白色。 《山海經》:袟周之山,木多桓。 義 又,《酉陽雜俎》:無患木,一名桓。 義 又,盤桓,髻名。 《古今注》:長安婦人好爲盤桓髻。 義 又,姓。 《姓苑》:望出譙郡,漢有桓榮。 音 又,叶敕倫切,音櫄。 漢高彪詩:古之君子,卽戎忘身;明其果毅,尚其桓桓。 音 又,叶王權切,音圓。 陶濳〈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以盤桓。還音旋。 卷別:考證・辰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298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1 頁,第 21 字 【考證】① 《禮・王制》三家視桓楹。謹照原書,「王制」改「檀弓」。② 《書・武成》尚桓桓。謹照原書,「武成」改「牧誓」。③ 《方言》桓桓,憂也。謹照原文,省一桓字。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