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咸 |
释义 | 咸02822![]() 音 《唐韻》:胡監切; 《集韻》《韻會》:胡讒切; 《正韻》:胡嵒切,𡘋音諴。 《說文》:皆也。 《玉篇》:悉也。 《書・堯典》:庶績咸熙。 《左傳・僖二十四年》:周公弔二叔之不咸。 【註】咸,同也。 〈魯語〉:小賜不咸。 【註】咸,徧也。 《莊子・知北遊》:周徧咸三者異名同實,其指一也。 《史記・司馬相如傳》:上咸五,下登三。 【註】師古曰:與五帝皆盛也。 義 又,卦名。 《易・咸卦》:彖曰:咸,感也。 義 又,《易・雜卦》:咸,速也。 義 又,《爾雅・釋丘》:左高曰咸丘。 義 又,樂名。 《周禮・春官・大司樂》:大咸。 【註】大咸,咸池,堯樂也。 義 又,地名。 《史記・秦本紀》:孝公十二年,作爲咸陽。 義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咸漢星出西北。 義 又,王充《論衡》:任氣卒咸,不揆於人。 義 又,姓。 《姓苑》:巫咸之後,今東海有之。 音 又,《集韻》:居咸切,音緘。 《禮・喪大記》:凡封,大夫士以咸。 【註】咸讀爲緘,今齊人謂棺束爲緘繩。咸或爲椷。 【釋文】咸,一本作緘。 音 又,《集韻》:古斬切,音鰔──與減同,損也。 義 又,一曰水名。詳水部減字註。 音 又,姓。 《前漢・酷吏傳》:咸宣,楊人也。 【註】咸音減省之減。 音 又,《集韻》:公陷切,音䫡──亦與減同。詳水部減字註。 音 又,音憾。 《左傳・昭二十一年》:窕則不咸。 【註】不充滿人心。 【釋文】咸,本亦作感,戸暗反。 【按】感同憾。 音 又,叶餘針切,音𠛬。 張衡〈舞賦〉:歌以詠志,舞以旌心;細則聲窕,大則不咸。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