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味 |
释义 | 味02731![]()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無沸切,音未。 《說文》:滋味也。 《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鹹,火苦,土甘。 《禮・王制》:五味異和。 義 又,老子《道德經》:味無味。 《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 《後漢・郎顗傳》:含味經籍。 義 又,五味,藥名。 《抱朴子・僊藥篇》:移門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 《本草綱目》作菋。 音 又,《集韻》:莫拜切,音𩎟──飮食之味。 音 又,莫珮切,音妹──器光澤也。 音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益州郡味縣。 【註】孟康曰:味音昧。 音 又,《釋文》:亡曷反,音沫。 《禮・檀弓》:瓦不成味。 【註】味當作沫。沫靧也。 【按】《集韻》《類篇》引《禮・檀弓》瓦不成味,作莫佩切,而《釋文》則止亡曷反一音,今兩存之。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