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受 |
释义 | 受02499 古文: 𠭧![]() 音 《唐韻》:殖酉切; 《集韻》《韻會》《正韻》:是酉切,𡘋音壽。 《說文》:相付也。 《玉篇》:得也。 《易・既濟》:實受其福。 《詩・大雅》:受天之祜。 義 又,承也。 李適之〈法觀禪師𥓓銘〉:孰承最上,密受居多。 義 又,盛也。 杜甫詩:野航恰受兩三人。 義 又,容納也。 《論語》: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音 又,《正字通》:神呪切,收去聲。 《詩・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叶下昊。昊,許𠋫切。 【按】受字,韻書無去聲。 音 又,叶音暑。 張衡〈誚靑衣賦〉:晏嬰潔志,不顧景女;乃雋不疑,奉霍不受。 音 《韻會》:毛氏曰:从𠬪、从冖。俗或作𤓾,非。𤓾音胡到切,下从丈。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