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毹 |
释义 | 毹13612![]() 音 《唐韻》:羊朱切,音兪。 《說文》:氍毹也。 《風俗通》:織毛褥曰氍毹。 《南史・夷貊傳》:梁大同中,高昌國獻蒲桃、良馬、氍毹等物。 〈古樂府〉:坐客氊氍毹,𣯚𣰆五木香。韓愈、李正封〈郾城聮句〉:兩廂鋪氍毹,五鼎調勺藥。 義 或書作毺。 《三輔黃圖》:溫室規地以罽賓毺。 義 亦作㲣。 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貂檐褕,或作氊氍㲣。 《通俗文》:氍㲣之細者名毾㲪。 音 又,《廣韻》:山芻切; 《集韻》:雙雛切,𡘋音㡏。 又,《集韻》:舂朱切,音輸──義𡘋同。 義 《集韻》亦作𣮯、氀。 卷別:考證・辰集下愛日堂藏本:第 346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4 頁,第 1 字 【考證】① 《古樂府》坐客氊氍毹,㲮𣰆五木香。謹照原文,㲮改𣯚。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