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戾 |
释义 | 戾09122 古文: 𤡵 盭![]() 音 《廣韻》《集韻》《韻會》:郎計切; 《正韻》:力霽切,𡘋音麗。 《說文》:曲也。从犬出戶下。戾者,身曲戾也。 義 又,至也。 《詩・大雅》:鳶飛戾天。 《禮・祭義》:桑于公桑,風戾以食之。 【註】風至則桑葉乾,故以食蠶也。 義 又,止也。 《書・康誥》:今惟民不靖,未戾厥心。 義 又,定也。 《詩・大雅》:民之未戾,職盜爲𡨥。 音 又,《集韻》:力至切,音利──乖也、罪也。 《左傳・文四年》: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 音 又,《廣韻》:練結切; 《集韻》:力結切; 《正韻》:良薛切,𡘋音𥸸──義同。 潘岳〈西征賦〉:信此心也,庶免于戾;如其禮樂,以俟來哲。 義 又,《諡法》:不悔前過曰戾。 音 又,《韻補》叶律質切,音力。 劉向〈九歎〉:悲余心之悁悁兮,目眇眇而遺泣;風騷屑以搖木兮,雲吸吸以湫戾。 音 又,叶郎之切,音離。 《詩・小雅》:樂只君子,福祿膍之。優哉游哉,亦是戾矣。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