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宵 |
释义 | 宵05518 古文: 𣆺![]() 音 《唐韻》:相邀切; 《集韻》《韻會》:思邀切; 《正韻》:先彫切,𡘋音消。 《說文》:夜也。从宀。宀,下冥也。肖聲。 《書・堯典》:宵中星虛,以殷仲秋。 【註】陽氣消也。 《詩・召南》:肅肅宵征。 《周禮・秋官・司寤氏》:禁宵行者。 【註】宵,定昏也。 義 又,《莊子》【註】:不由明坦之路曰宵。 義 又,小也。 《禮・學記》:〈宵雅〉肄三。 【註】宵之言小也,習〈小雅〉之三。 義 又,宵行,蟲名,如蠶,夜行,喉下有光如螢。 《詩・豳風》:熠耀宵行。 義 又,與「綃」通。 《儀禮・士昏禮》:姆纚筓宵衣。 【鄭註】宵,讀如素衣朱綃之綃。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