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攻 |
释义 | 攻10399![]() 音 《唐韻》:古洪切; 《集韻》《韻會》:沽紅切; 《正韻》:古紅切,𡘋音公。 《說文》:擊也。 《博雅》:伐也。 《易・同人》:乗其墉弗克攻。 《書・伊訓》:造攻自鳴條。 義 又,《類篇》:一曰治也。 《書・甘誓》:左不攻于左。 【傳】治也。 《論語》:攻乎異端。 義 又,《詩・小雅》:我車既攻。 【傳】攻,善也。 【朱傳】攻,堅也。 義 又,心爲物欲所侵曰攻。 《唐書・太宗紀》:一心攻之者衆。 義 又,摘人過失亦曰攻。 〈蜀志・諸葛亮傳〉:勤攻吾闕,則事可定。 義 又,《詩・大雅》:庶民攻之。 【傳】攻,猶作也。 義 又,《博雅》:攻,𩋆也。 義 又,姓。 何氏《姓苑》:漢有攻生單。 音 又,《廣韻》:古冬切,音釭──義同。 音 又,《集韻》:古送切,音貢。 《周禮・夏官・司弓矢》:利攻守。 【釋文】攻,如字,劉音貢。 音 又,《韻補》叶姑黃切。 《史記・龜筴傳》:入於周地,得太公望,與卒聚兵,與之相攻。 義 《說文》从攴作 卷別:考證・卯集下愛日堂藏本:第 258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49 頁,第 15 字 【考證】① 《博雅》攻,[殹下革]也。謹照原文,[殹下革]改𩋆。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