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收 |
释义 | 收10390 古文: 㧃![]() 音 《唐韻》:式周切; 《集韻》:尸周切,𡘋音荍。 《說文》:捕也。 《五經文字》作収,訛。 《詩・大雅》:此宜無罪,女反收之。 【傳】收,拘收也。 義 又,《詩・周頌》:我其收之。 【傳】收,聚也。 義 又,《禮・玉藻》:有事則收之。 【疏】當有事之時,則收斂之。 義 又,《左傳・襄二十七年》:何以恤我,我其收之。 【註】收,取也。 義 又,《戰國策》:秦可以少割而收害也。 【註】收,猶息也。 義 又,《博雅》:收,振也。 《中庸》:振河海而不洩。 【朱傳】振,收也。 義 又,車軫也。 《詩・秦風》:小戎俴收。 【傳】收,軫也。 義 又,夏冠名。 《儀禮・士冠禮》:周弁,殷冔,夏收。 【註】收,言所以收斂髮也。 義 又,神名。 《禮・月令》:其神蓐收。 音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舒救切,音狩──獲多也。 《禮・月令》:農事備收。 【釋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音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 【疏】凡物可收成者,則謂之收。 朱子《本義》:收,汲取也。詩救反,又如字。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