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攝 |
释义 | 攝10315![]() 音 《唐韻》:書涉切; 《集韻》《韻會》《正韻》:失涉切,𡘋音歙。 《說文》:引持也。 《左傳・成十六年》:請攝飮焉。 〈魯語〉:其爲後世昭前之令聞也,使長監於世,故能攝固不解以久。 《前漢・張耳𨻰餘傳》:吏嘗以過笞餘,餘欲起,耳攝使受笞。 義 又,收斂也。 《詩・大雅》:朋友攸攝,攝以威義。 【疏】相攝斂而佐助之以威儀之事也。 《莊子・胠篋篇》:攝緘縢,固扃鐍。 【註】攝,猶結也。 義 又,整飭也。 《儀禮・士冠禮》:再醮攝酒。 【疏】更撓攪添益,整頓示新也。 《史記・荆軻傳》:吾曩者目攝之。 【註】怒視以攝整之也。 義 又,總也、兼也、代也。 《禮・喪服小記》:士不攝大夫。 【疏】士喪無主,不敢使大夫兼攝爲主也。 又,〈曾子問〉:卿大夫士從攝主,北面于西階南。 【註】攝主上卿,代君聽國政。 《左傳・成二年》:攝官承乏。 義 一曰假也。 《禮・檀弓》:伯高之喪,冉子攝束帛乗馬而將之。 【註】攝,猶貸也。 義 又,錄也、追也、捕也。 義 又,讋服也。 《前漢・霍去病傳》:攝讋者弗取。 【註】謂振動失志氣者則赦也。 義 又,龜名。 《爾雅・釋魚》:三曰攝龜。 音 又,《唐韻》:奴協切; 《集韻》《韻會》:諾協切,𡘋音敜──亦持也。 義 一曰安也,靜謐貌。 《前漢・嚴助傳》:天下攝然,人安其生。 音 又,《集韻》:質涉切,音慴──曲折也。一曰龜名。 音 又,詰叶切,音篋。 《爾雅註》:攝龜,小龜也,腹甲曲折,能自張閉,江東呼爲陵龜。郭璞說。 音 又,色甲切,音霎──與翣同。 〈楚語〉:屛、攝之位。 【註】屛,屛風也;攝,形如今要扇,皆所以分別尊𤰞,爲祭祀之位。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