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殍 |
释义 | 殍13245![]() 音 《廣韻》:平表切; 《集韻》《韻會》:被表切,𡘋音摽──餓死曰殍。或作𦹡,亦作𦭼。 《前漢・食貨志贊》「塗有餓𦭼」,與殍同。 義 又,通作莩。 《孟子》:野有餓莩。 音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芳無切,音敷──義同。 白居易〈坐隅〉詩「俱化爲餓莩」,莩作夫字押,是也。 義 《集韻》:或从耳作𦖀。 音 又,《廣韻》:符鄙切; 《集韻》:部鄙切,𡘋音痞──義同。一曰草木枯落也。或作𣧶。 音 《韻會》:按,《說文》𠬪音皫──物落也。凡从𠬪者皆當作𠬪,从爪、从又。今變爲孚,轉寫訛耳。本非孚信之孚,然今經史承訛,難遽攺,故韻書𡘋兩存之。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