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歎 |
释义 | 歎12998 部首:欠 筆畫:11 總筆畫:15注音:ㄊㄢˋ,ㄊㄢ拼音:tàn, tān卷別:辰集・下卷武英殿刻本:第 1367 頁,第 14 字同文書局本:第 571 頁,第 24 字標點整理本:第 520 頁,第 23 字 音 《玉篇》:他旦切; 《唐韻》《集韻》《韻會》:他案切,𡘋音炭。 《說文》:吟也。 《禮・檀弓》:戚斯歎。 【疏】歎,吟息也。憤恚轉深,故因發吟息也。 《禮・曲禮》:當食不歎,臨樂不歎。 義 又,稱美曰歎。 《禮・郊特牲》:卒爵而樂闋,孔子屢歎之。 【註】歎,美也。 義 又,贊和曰歎,謂歌尾曳聲以助也。 《禮・樂記》:壹倡而三歎。 義 通作嘆。 音 又,《集韻》《韻會》:他干切; 《正韻》:他丹切,𡘋音攤──義同。 《詩・大雅》:既順廼宣,而無永歎。 【釋文】歎,他安反。 又,《楚辭・九思》:日瞥瞥兮西沒,道遐廻兮阻歎;志稸積兮未通,悵倘罔兮自憐。 曹大家〈東征賦〉:涉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歎;小人性之懷土兮,自書傳而有焉。俱从平聲讀。古寒、先、刪三韻通。 義 《說文》本作,籀文作。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