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歈 |
释义 | 歈12963 古文: 𣤏![]() 音 《唐韻》:羊朱切; 《集韻》《韻會》:容朱切,𡘋音兪──巴歈,歌名。本作渝。 《史記》【註】:渝水,獠人居,其人剛勇好舞,高祖募此以平三秦;後使樂府習之,因名巴渝舞。 義 又,吳歌亦曰歈。 《楚辭・招魂》:吳歈蔡謳,奏大呂些。 【註】歈、謳皆歌也。 庾信〈哀江南賦〉:吳歈越吟,荆豔楚舞。 音 又,歋歈,舞手相弄笑也。或作邪揄。 《後漢・王霸傳》:市人皆大笑,舉手邪揄。 【註】揄音踰,或音由。 音 又,《廣韻》:度侯切; 《集韻》:徒侯切,𡘋音頭──義同。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