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櫝 |
释义 | 櫝12682![]() 音 《唐韻》《集韻》《韻會》:徒谷切; 《正韻》:杜谷切,𡘋音獨。 《說文》:匱也。 《禮・少儀》:劒則啟櫝。 【註】劒函。 《儀禮・聘禮》:賈人西面坐,啟櫝取圭,垂繅,不起而受宰。 【釋文】函也。凡緘藏物者,皆曰櫝。 《論語》:龜玉毀於櫝中。 《左傳・昭七年》:瑤甕玉櫝。 義 又,《博雅》:棺也。 《前漢・成帝紀》:其爲水所流壓死,令郡國給槥櫝葬埋。 義 又,《說文》:大梡也。 《國老談苑》:漢文帝命大官每具兩擔櫝,謂之櫝食。 義 又作樚,木名。見樚字註。 卷別:考證・辰集中愛日堂藏本:第 327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53 頁,第 7 字 【考證】① 《儀禮・聘禮》賈人西向坐,啓櫝。謹照原文,「西向」改「西面」。② 【註】圭函故。謹按,註無此語,今改爲釋文函也。③ 《左傳・襄七年》瑤甕玉櫝。謹照原文,「襄」改「昭」。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