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安 |
释义 | 安05446![]() 音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於寒切,案平聲。 《說文》:靜也。从女,在宀下。 《廣韻》:徐也、止也。 《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註】安安,自然性之也。 〈益稷〉:安汝止。 【註】謂止於至善也。 義 又,寧也、定也。 《書・臯陶謨》:在知人,在安民。 〈齊語〉: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 義 又,危之對也。 《前漢・賈誼傳》: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 義 又,佚樂也。 《禮・表記》:君子莊敬日强,安肆日偸。 《左傳・僖二十三年》:懷與安實敗名。 義 又,《諡法》:和好不爭曰安。 義 又,何也。 《禮・檀弓》:吾將安仰。 《楚辭・天問》:九天之際,安放安屬。 義 又,與焉同。 《正字通》:安之於焉,猶何之於曷,音別義通。 義 又,姓。 《風俗通》漢太守安成,唐安金藏。 又,安期、安平,俱複姓。 義 又,州名,春秋時鄖國,漢屬江夏郡,宋改爲安州。 音 又,叶烏前切,音煙。 《詩・大雅》:執訊連連,攸馘安安。 音 又,叶於眞切,音因。 蘇軾〈李仲䝉哀辭〉:矯矯犖犖,自貴珍兮;欺世幻俗,內弗安兮。 卷別:考證・寅集上愛日堂藏本:第 157 頁,第 1 字同文書局本:第 1644 頁,第 18 字 【考證】① 《賈誼・治安策》置之安處則安,置之危處則危。謹照原書,改前漢賈誼傳。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