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力 |
释义 | 力01808 古文: 𠠲![]() 音 《唐韻》《集韻》《韻會》𡘋林直切,陵入聲。 《說文》:筋也,象人筋之形。 【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勁健之形。 《增韻》:筋,力氣所任也。 《禮・聘義》:日幾中而後禮成,非强有力者弗能行也。 又,〈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 義 又,《韻會》:凡精神所及處,皆曰力。 《孟子》:聖人既竭目力焉,既竭耳力焉。 義 又,《韻會》:物所勝亦曰力。 《家語》:善御馬者均馬力。 杜甫〈張旭草書〉詩:溟漲與筆力。 義 又,勤也。 《書・盤庚》: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前漢・司馬遷傳》:力誦聖德。 【註】師古曰:力,勤也。 義 又,《禮・坊記》:食時不力珍。 【註】力,猶務也。 義 又,《後漢・銚期傳》:身被三創,而戰方力。 【註】力,苦戰也。 義 又,病甚曰力。 《唐書・汲黯傳》:臣犬馬病力。 義 又,爲人役者曰力。 晉陶潛〈與子書〉: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 義 又,姓。 《韻會》:黃帝佐力牧之後。 音 又,《韻補》叶力蘖切,苓入聲。 蘇軾〈香積寺〉詩:此峯獨蒼然,感荷祖佛力;幽光發中夜,見者惟木客。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在明朝梅膺祚《字汇》、张自烈《正字通》两书的基础上加以增订的,是由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