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𤴁 |
出处 | 【午集上】【田字部】 |
释义 | 【廣韻】徒叶切【集韻】【韻會】達協切【正韻】丁協切,𠀤音牒。【玉篇】重也。累也。【左思·吳都賦】雖累葉百𤴁,而富強相繼。 又震懼也。【詩·周頌】薄言震之,莫不震𤴁。【傳】𤴁懼也。 又布名。【後漢·南蠻傳】知染采文繡,𦋺毲帛𤴁。【註】外國傳曰:諸薄國女子,織作曰𤴁花布。【南史】高昌國有草,實如繭,中絲爲細纑,名曰白𤴁。安子國人取以爲布,甚輭而白。亦作白氎。 又人名。【後漢·竇融傳】與步兵校尉鄧𤴁親屬數往來京師。 【通雅】揚雄以爲古理官決罪,三日得其宜,乃行之,故字从宐。新室以爲三日太盛,攺爲三田。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