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隄 |
出处 | 【戌集中】【阜字部】 |
释义 | 〔古文〕䧑【唐韻】都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𠀤音低。【說文】唐也。【玉篇】橋也,限也。【廣韻】防也。與堤同。【正韻】岸也。【爾雅·釋宮】隄謂之梁。【註】卽橋也。【禮·月令】修利隄防。【史記·封禪書】閒者河溢臯陸,隄繇不息。 又地名。【左傳·昭二十六年】次于隄上。【註】隄上,周地。 又高隄,平隄,漢縣名,屬信都國。見【前漢·地理志】。 又【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𠀤音題。義同。 又【廣韻】隄封。【前漢·溝洫志】作堤。 又【集韻】常支切,音時。隄封,或作堤。通作提。 又【集韻】直兮切,音墀。防也。【左傳·襄二十六年】棄諸堤下。【釋文】堤,亦作隄。徐讀丁兮反。沈讀直兮反。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