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鬻 |
出处 | 【亥集上】【鬲字部】 |
释义 | 【唐韻】【集韻】𠀤之六切,音祝。【說文】䭈也。【註】今俗作粥。【爾雅·釋言】鬻,糜也。【註】淖糜。【儀禮·士喪禮】鬻餘飯。【註】以飯尸餘米爲鬻也。【左傳·昭七年】饘於是,鬻於是。【註】饘鬻,餬屬也。 又【集韻】【正韻】𠀤余六切,音育。【左傳·昭三年】有鬻踊者。【註】賣也。 又【莊子·德充符】四者天鬻也。天鬻也者,天食也。【音義】鬻,養也。 又姓。【前漢·藝文志】鬻子名熊,爲周師,自文王以下問焉,周封爲楚祖。 又【集韻】居六切,音鞠。【詩·豳風】鬻子之閔斯。【傳】鬻,稚也。【朱傳】養也。 又【集韻】忙皮切,音糜。通作𩞁𩞇。 又叶余律切,音矞。【揚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貨市寵,而苞苴是鬻。 又叶職律切,音㤕。【蘇轍·鍾山詩】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掃盡人閒迹。客到惟燒柏子香,晨饑坐視山前鬻。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