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蟻 |
出处 | 【申集中】【虫字部】 |
释义 | 【唐韻】魚倚切【集韻】魚綺切,𠀤音艤。【說文】作螘,蚍蜉也。【爾雅·釋蟲】蚍蜉,大螘。【疏】螘,通名也,其大者別名蚍蜉,俗呼馬蚍蜉。小者卽名螘,齊人呼螘蛘,《方言》曰蚍蜉,齊魯之閒謂之蚼蟓,西南梁益之閒謂之元蚼,燕謂之蛾蛘。其場謂之坻,或謂之垤是也。其大而赤色斑駁者名蠪,一名朾螘,有翅而飛名𧕈,卽飛螘也。【古今注】河內人𠀤河而見人馬數千萬,皆如黍米,遊動往來,以火燒之,人皆是蚊蚋,馬皆是大蟻,故名蟻曰元駒。【續博物志】白蟻聞竹雞之聲化爲水。 又蟻裳。【書·顧命】麻冕蟻裳。【傳】蟻,裳名,色元。 又蟻丘,山名。【莊子·則陽篇】孔子之楚,舍于蟻丘之漿。 又白蟻,馬名。【博物志】周穆王八駿,三曰白蟻。 又浮蟻,醪汁滓酒也。【張衡·南都賦】浮蟻若萍。 又【唐韻古音】魚我切。義同。 【爾雅】本作螘。【禮記】通作蛾。詳蛾字註。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