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鴞 |
出处 | 【亥集中】【鳥字部】 |
释义 | 【唐韻】【集韻】【韻會】𠀤于嬌切,音猇。【說文】鴞鴟,鸋鴂也。【爾雅·釋鳥】鴟鴞,鸋鴂。【郭註】鴟類。【孔疏】陸璣云:鴟鴞,似黃雀而小,幽人或謂之鸋鴂。【埤雅】鴞大如班鳩,綠色。【詩·陳風】有鴞萃止。【毛傳】惡聲鳥也。又【魯頌】翩彼飛鴞,集于泮林。又名鵩。【巴蜀異物志】鵩鴞體有文色,俗因形名之曰鵩。又名訓狐。一作梟。又【禮·內則】鵠鴞胖。【註】胖脅側薄肉,不可食。又有靑鴞,可作羹。【爾雅·梟鴟疏】其肉甚美,可爲羹臛,又可爲炙。【莊子·齊物論】見彈而求鴞炙。又獸名。【山海經】鉤吾山有獸,狀如羊身人面,目在腋下,虎齒人爪,音如嬰兒,名狍鴞。【註】卽饕餮。與鴟鳥別一種。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