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常 |
出处 | 【寅集中】【巾字部】 |
释义 | 【唐韻】市羊切【集韻】【韻會】辰羊切,𠀤音裳。【玉篇】恆也。【正韻】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繫辭】動靜有常。【詩·周頌】𨻰常于時夏。【箋】謂𨻰久長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傳】謂君臣父子之常道。 又五常。【書·舜典愼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敎,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五品傳】五品,謂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爲五常耳。 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兌爲常,西方之神也。 又地名。【詩·魯頌】居常與許。【傳】常許,魯南鄙西鄙也。 又州名。【隋書·地理志】毗陵郡平𨻰置常州。 又山名。【前漢·地理志】常山郡。【註】恆山在西,避漢文帝諱,故改曰常山。 又水名。【史記·夏本紀】常衞旣從。【註】常水,出常山上曲陽縣。【書·禹貢】作恆。 又旂名。【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大常。【釋名】日月爲常。謂畫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又常服。【詩·小雅】載是常服。【傳】日月爲常服,戎服也。 又【廣韻】倍尋曰常。 又車戟名。【釋名】車戟曰常,長丈六尺,車上所持也。八尺曰尋,倍尋曰常,故曰常也。 又木名。【爾雅·釋木】常棣。【註】關西棣樹,子如櫻桃,可食。【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 又姓。【廣韻】出河內。【前漢·常惠傳】惠,太原人,甘露中爲右將軍。 又與裳同。【說文】下帬也。【徐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考證:〔【周禮·春官】司常掌九旂之物名,日月爲常。【又】王建太常。〕 謹照原文旂改旗太改大。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