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退 |
出处 | 【酉集下】【辵字部】 |
释义 | 〔古文〕𨓆𨑧𢓴𢓇𨔫【集韻】【韻會】【正韻】𠀤吐內切,推去聲。【玉篇】郤也。【禮·表記】君子三揖而進,一辭而退,以遠亂也。【左傳·僖二十五年】退一舍而原降。 又【玉篇】去也。【老子·道德經】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又遜讓也。【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後漢·鍾皓傳】好學慕古,有退讓風。 又進退人才,猶言用舍也。【禮·檀弓】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 又返也。【屈原·離騷】退將復修吾初服。【前漢·董仲舒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臨政願治,不如退而更化。 又如柔貌。【禮·檀弓】其中退然如不勝衣。 又【正字通】吐困切。與褪同。【王建詩】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註】淺紅也。又𨓤。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