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眚 |
出处 | 【午集中】【目字部】 |
释义 |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所景切,生上聲。【說文】目病生翳也。 又【廣韻】過也,災也。【易·訟卦】无眚。【釋文】子夏傳云:妖祥曰眚。馬云:災也。鄭云:過也。【書·舜典】眚災肆赦。【傳】眚謂過誤。【左傳·僖三十三年】不以一眚掩大德。【註】眚謂微傷。【後漢·郞顗傳】景雲降集,眚沴息矣。【註】眚沴,謂災氣。 又妖病也。【前漢·外戚傳】中山小王未滿歲有眚病。【孟康註】妖病也。蘇林曰:名爲肝厥,發時唇口手足指甲皆靑。 又裁省也。【周禮·地官·大司徒】荒政十二,七曰眚禮。【註】荒政,殺禮也。 又通作㾪,瘦謂之㾪。【周禮·夏官·大司馬】馮弱犯寡則眚之。【註】眚,損也。四面削其地,猶人眚瘦也。 又通作省。詳省字註。 又【集韻】息井切,騂上聲。義同。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