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琵 |
出处 | 【午集上】【玉字部】 |
释义 | 【唐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正韻】蒲麋切,𠀤音毗。【說文】琵琶,樂器。馬上弦索。从珡,比,意兼聲。【廣韻】推手爲琵,引手爲琶,取其鼓時,以爲之名。【集韻】馬上所鼓,推手前曰批,引手後曰把。或从手。【風俗通】長尺五寸,象三才五行。四絃象四時。唐書自下逆鼓曰琵,自上順鼓曰琶。近代樂家所作,不知所起,傅𤣥琵琶序云:漢送烏孫公主,念其道遠,思慕故國,使知音者於馬上作之。【古今樂錄】琵琶出於絃鞉,杜摯以爲興之秦末,蓋古長城役,百姓絃鞉而鼓之。 又魚名。【左思·吳都賦】鮫鯔琵琶。【註】會稽琵琶魚無鱗,形似琵琶。 又【容齋隨筆】白樂天以琵字作入聲讀。如云:四絃不似琵琶聲,亂瀉眞珠細撼鈴。又: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皆入聲也。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