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崐 |
出处 | 【寅集中】【山字部】 |
释义 | 【廣韻】古渾切【集韻】【韻會】【正韻】公渾切,𠀤音昆。崐崘,山名。【水經注】山在西北,去嵩高五萬里,地之中也,高萬一千里,河水出其東北陬,屈从其東南,流入渤海。【前漢·崑崙山註】山高二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隱蔽爲光明。【渤海十洲記】崑崙山有三角,其一角正干北辰,名閬風巔,其一正西,名元圃臺,其一正東,名崐崘宮,有五城十二樓。 又【爾雅·釋丘】三成爲崑崙丘。【註】昆侖山三重,丘有三重,故以名亦作崑崙。義同。 又【山海經】海內崐崘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方八百里,高萬仞,面有九井,以玉爲檻,旁有九門,開明獸守之。【註】言海內者,明海外別有崑崙也。又張騫渡西海,至大秦烏遲國,復有西海,海濵有小崑崙,高萬仞。永平閒竇固出燉煌崑崙塞,擊破白水鹵於蒲類。海上博物志引河圖括地象曰:崑崙廣萬里,泉南流入中國曰河,八十城繞之,中國居一分,是也。 又國名。【書·禹貢】織皮崑崙。【疏】崐崘,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內。◎按《前漢·郊祀歌》《揚雄·甘泉賦》崑崙俱作昆侖,文省義通。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