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 遽 |
出处 | 【酉集下】【辵字部】 |
释义 | 【廣韻】【集韻】【韻會】其據切【等韻】巨御切,𠀤音詎。【玉篇】急也,疾也,卒也。【禮·儒行】遞數之,不能終其物。【左傳·僖二十四年】公遽見之。【後漢·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又【廣韻】戰慄也。【集韻】窘也,懼也。【左傳·襄三十一年】豈不遽止。【註】遽,畏懼也。【楚辭·九章】駭遽以離心兮。【註】言意中驚駭,逐離己心也。 又【說文】傳也,驛車也。【禮·玉藻】士曰傳遽之臣。【註】士位𤰞,供車馬之役,故自稱傳遽。【左傳·僖三十三年】且使遽告于鄭。【註】傳車,卽驛遞也。 又【集韻】求於切,音渠。麥也。 又姓。 又【正韻】魯遽,人名。 又【集韻】權俱切,音劬。義同。 |
随便看 |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