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汉字:

 

汉字 𥳑
出处 【未集上】【竹字部】
释义 〔古文〕柬【廣韻】【正韻】古限切【集韻】【韻會】賈限切,𠀤音柬。牒也。【爾雅·釋器】𥳑謂之畢。【疏】𥳑,竹𥳑也。古未有紙,載文于𥳑,謂之𥳑札,一名畢。【禮·王制】太史典禮,執𥳑記,奉諱惡。【註】𥳑記,策書也。【釋名】𥳑,閒也。編之篇篇有閒也。【杜預·春秋序】大事書之于策,小事𥳑牘而已。【詩·小雅】畏此𥳑書。【傳】𥳑書,戒命也。 又𥳑閱也。【周禮·春官】大田之禮,𥳑衆也。【疏】𥳑,閱也。謂閱其車徒之數也。又【夏官】大司馬𥳑𥡴鄕民。【註】謂比數之。 又要也,略也。【易·繫辭】乾以易知,坤以𥳑能。【疏】𥳑,謂𥳑省。【書·大禹謨】臨下以𥳑。【史記·樂書】大樂必易,大禮必𥳑。 又求也,選也。分別也。【書·多士】夏迪𥳑在王庭。【禮·王制】𥳑不肖以絀惡。【郊特牲】𥳑其車賦,而歷其卒伍。 又大也。【詩·邶風】𥳑兮𥳑兮。【傳】𥳑,大也。【周頌】降福𥳑𥳑。【傳】𥳑𥳑,大也。【論語】吾黨之小子狂𥳑。【註】𥳑,大也。 又【左傳·昭元年】子羽謂子皮曰:宋左師𥳑而禮。【註】無所臧否,故曰𥳑。共事大國,故曰禮。 又慢忽之謂𥳑。【孟子】是𥳑驩也。【疏】𥳑略不禮也。 又諫也。【左傳·成八年】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季文子私焉曰:詩曰:猶之未遠,是用大𥳑。【註】𥳑,諫也。 又誠也。【禮·王制】有旨無𥳑不聽。【註】𥳑,誠也。有其意無其誠,不論以爲罪。 又【諡法】一德不懈曰𥳑,平易不訾曰𥳑。 又鼓聲。【詩·商頌】奏鼓𥳑𥳑。【箋】其聲和大。 又【韻會】手版也。古制長二尺四寸,短者半之。蔡邕曰:漢制長二尺,短者半,蓋單執一札,謂之𥳑。 又姓。周大夫𥳑師父,魯大夫𥳑叔。
考證:〔【夏官】大司馬𥳑嵇鄕民。〕 謹照原文嵇改爲𥡴。〔【詩·衞風】𥳑兮𥳑兮〕 謹照原書衞改邶。〔【左傳·成八年】晉侯使韓穿來言汶陽之田,季文子私焉曰,猶之未遠,是用大𥳑。【註】𥳑,諫也。〕 謹按猶之未遠二句乃引詩大雅辭,非文子語也,今於曰字下謹照原文增詩曰二字。
随便看

 

    《康熙字典》,是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多位著名学者奉康熙圣旨编撰的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汉字辞书。该书的编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成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历时六年,因此书名叫《康熙字典》。由总纂官张玉书、陈廷敬主持,修纂官凌绍霄、史夔、周起渭、陈世儒等合力完成。字典采用部首分类法,按笔画排列单字,字典全书分为十二集,以十二地支标识,每集又分为上、中、下三卷,并按韵母、声调以及音节分类排列韵母表及其对应汉字,共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47,035个),为汉字研究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

Copyright © 2004-2022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4 21:15:26